close


        七月底,接近父親節前夕,朋友拿了一袋東西給我,他把東西放在桌上,並將兩隻手做出捧東西的樣子,推向我,告訴我這要送給我。我打開紙袋,是一本書,書名叫做「父親的手」,由於我的手語還不夠好,只能將手指舉出「讚」的樣子,再把大拇指上下點,跟他說聲謝謝。


 


書名的副標題是這樣寫的,「一個男孩,他的失聰父母,以及愛的語言」,原本單純以為是本勵志書籍,但是書中深切的描述聾人生活中的苦與樂,一看就停不下來,有些部分甚至想標些記號,十分值得推薦,加上我寫信跟朋友承諾,要寫篇分享文,以下就大致說說看完本書的感想。


 


雖然現在與作者書中描述的時代有所差距,但是書中說到聾人不被聽人所接納、不被尊重的情形卻還是歷歷在目,作者在第二章中描述與父親一起到肉鋪買肉時,被肉販忽視與怒罵的經驗,以下是敘述前的一段話。



 


等我長大了點,更深入了解這個為父親發聲的角色,我也就對父親在聽人世界遭到的忽視感到絕望、羞辱與憤怒,彷彿他是一個無生命、無感覺的石頭,是個稱不上是人類的東西,這種全然的漠視甚至比鄙視還可怕。



 

這種不把障礙者當成是一個完整個體的現象,現在仍然很常見,許多人不會對著障礙者講話,而是會對著身旁的親友詢問,彷彿障礙者像是無法辨識的空氣一樣。障礙者的特性應該被了解,而不是被放大,變成是障礙者的全部。


 


其中也提到手語是個圖像語言,不需要形容詞就可以讓人清楚了解,也能夠透過表情與手型清楚感受情緒,像是用文字表達「鼓」,並不知道是什麼東西,還需要透過一連串文字敘述,但是手語就會用兩隻手握著看不見的鼓棒,敲打著看不見的鼓,告訴對方鼓的樣子。


 


這種生動描述事物的語言,十分迷人,也一目了然。還記得晶 喬 老師教我們用手語表達飲食相關用語的那堂手語課,我們爭先恐後的發出疑問,詢問各項台灣小吃的手語比法,發現粽子與割包的手語必須要從包餡料的樣子開始呈現。還有學習車子廠牌的那堂課,當問到JaguarPeugeot時,晶 喬 老師用生動的手型與表情比出那標誌的樣子,讓我們為之瘋狂,不斷請老師再三重複,搞得老師到最後有點小崩潰。


 


分享我們學手語的有趣經驗,其實是想告訴大家,手語是非常值得學習的語言,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想要表達的內容,觀察力會變得更敏銳,表情與動作也會更靈活豐富,希望大家能把手語當成是語言的一種,而不是覺得這種語言好像不值得學習或認識,或是只會在藝術表演時出現。手語也能溝通表達,也擁有一套豐富的文化。


 


書中還提到聾人夫妻生養下一代的甘苦、聾人在家族中的角色、聾人夫妻小孩的雙重角色(需在翻譯員與小孩的角色中轉換)等等精彩內容,如果你想了解聾人生活中所面臨的障礙處境與趣事,推薦你這本好書,希望你不只有感動,也能試著接近聾人的世界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 延伸閱讀


◎【父親的手:一個男孩,他的失聰父母,以及愛的語言



作者:麥倫、尤柏格


譯者:謝維玲


出版者:大家出版社


出版一刷:2011年6月



 


博客來網路書籍館介紹(可閱讀部分內容)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509492


 


小提醒:想要透過博客來網路書籍館購買此書的朋友,請別忘了從殘盟e能網http://www.enable.org.tw/首頁點選連結至博客來,每買一本書,博客來將回饋經費給殘盟喔!


    Youtube影片【父親的手,教他學會第一句愛的語言


影片網址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WjPLRuSY0g
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身心障礙聯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