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了由法國知名作家尚路易.傅尼葉所著作的【爸爸,我們去哪裡?】一書,本書內容是作者首度寫出身為兩個身心障礙孩子父親的心聲,本書語言幽默嘲諷,卻讓人感動,字數不多,推薦大家閱讀,或許我們可以試著給身心障礙者與他們的家人多一點支持、同理與接納。
書中的每一篇短文都令人深思,其中第115頁的內容尤其更令人印象深刻。
作者說他不喜歡「殘障」(handicapped)這個字,也不喜歡「不正常」這個詞,沒錯,什麼代表是正常?什麼又是不正常?
作者以獨特的觀點說明「正常」就是一般人該有的樣子,意指平凡,而和別人不同代表「與眾不同」,但並非會比別人差,而是和其他人不一樣,甚至有可能獨特出眾。
用「正常」的方法觀賞表演,是用眼睛;用「正常」的方法騎腳踏車,是用腳,用「正常」的方法溝通,是用嘴巴;用「正常」的方法打電腦,是用手…
但如果不是用這些「正常」的方法,難道就代表不正常嗎?或許我們也可以學學作者,用另一個角度去思考,身心障礙者只是用了「與眾不同」的方法生活,只是不一樣罷了,不應該因為這些不一樣,而導致各種權利或社會參與的機會受到剝奪。
我們應該藉由這些不一樣,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,誰說觀賞藝術品不能用手摸、用耳朵聽,騎腳踏車不可以用手騎呢?
980310聯合報【看恐龍展 盲生用聽覺觀展】
980310聯合報【小兒麻痺博士生 改裝單車環島】
※備註說明:handicapped
handicapped 一詞有無助之意涵,原為片語「hand in cap」(手在帽子裡),雖然此詞源自於一機會遊戲,卻被誤信為與乞丐相關,故今日多以disabled person來說明由於環境的限制而無法行使職權的身心障礙者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