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宜蘭行心得


作者:祝女


 


非常開心和一群朋友們共同來趟宜蘭頭城、羅東行,雖然第一天在頭城的太陽對我們太「熱情」,而兩天下來的行軍式行程,令人感覺到腿快廢了,有點脫序、疲憊,但是這樣才有意思,之後總是充滿豐富的回憶。maybe是我們老了,這種年輕人來的地方真的不適合我們吧!下次再來應該又是N年後,或許我們會忘了今日這種腿廢的感覺,但旅行的時光總是快樂的,因為不斷出走才能擁有更多生活的能量與靈感。



 


但是對身障者來說,旅行似乎不是想去就可以去,部分社會大眾對身障者參與休閒活動不是很關心,只注重自我,忽略了身邊許多人事物。說真的,沒有人願意到哪處都要麻煩別人或由親友搬自己上下樓梯,亦沒有人願意外出前都要估算看看哪條街道、哪間店可以去,又或者因為沒有可使用的洗手間而要忍耐著,喝茶看戲因為沒有合適的座位而要待在走廊,種種不友善的環境讓身障者成為別人的負擔……。因為環境的障礙,才會產生人的行動障礙,這是我對台灣每個地方的看法!


 


其實,身障朋友如同一般人一樣,都想要有工作、有社交活動以及盡展所長,為社會作出貢獻,不過話雖如此,我們好手好腳覺得平日生活中沒有障礙的環境,對行動不便者來說就是困擾不堪、四處碰壁,所以就需要讓每個人認識無障礙環境是怎麼一回事。


 


對聽障者來說,硬體環境的障礙不造成阻礙,最大的問題在於溝通障礙,當去到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中,大家可以抓個路人問路,但是對聽障者來說就是個大問題,要找到願意跟我們簡單筆談的路人,再透過比手畫腳、指指地圖與方向,來找到想去的地點,也沒辦法像其他遊客一樣獲得豐富的資源,如路人、店家、旅遊服務中心主動推薦的好康、好吃、好玩、好看…,聽障者似乎沒有這種福氣,常常產生「知識、資源障礙」,要自求多福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
其實和聽障者相處、溝通沒有想像中困難,我們日常主要的輔助工具有:手機、手語、唇語、訊號燈裝置、助聽器、傳真機、便條紙等。和聽障者交談要面對面,以便讓我們觀看唇形和表情;盡量以較簡潔的字句與我們溝通,避免使用抽象的字詞,以免誤會;聽障者的語法或許有別於一般人,所表現的行為或許會令人誤會,如表情、動作及高分貝的音量等,但請採取開明接納的態度,多用書面形式與我們溝通;盡可能設置警鈴閃光系統及電話設備加裝訊號燈。當然手語翻譯也非常重要,只是目前翻譯員的素質、翻譯的申請方式還不是很完善,常常會讓人有「隨機出貨」的感覺,不確定翻譯的品質而造成我們與他人溝通之間的落差,是個需要大大改善的問題…。



 


推廣無障礙環境,可不是只為身障朋友著想,其實除了身障人士外,老人、兒童、孕婦、長期病患者等,均需要無障礙環境。所以,社會越文明,無障礙環境建設也應該越完備,受惠的人會更多。我深信。


 






    備註:本調查計畫與永慶慈善基金會共同合作。


 調查日期:100.08.1408.15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身心障礙聯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